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站内建设光伏电站,引入自然采光,联动调控设备,采取多项节能降耗措施,彰显生态环保理念。
柔和的光,洒在候车大厅,地面泛着光泽。即使在8月,走进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也会立刻感到凉爽。
“目前车站的空调和照明用的是自发电,候车厅尽量采用自然光,实现绿色低碳运营。”雄安站相关负责人说。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20年12月开通运行。目前,京雄城际每日开行多对列车,雄安站到北京西站最快只需49分钟。在运行维护过程中,这一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全国的交通枢纽采取了多项节能降耗措施,尽显生态环保理念。
建设光伏电站,供站房内部照明、空调等设施用电,“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早上8时30分,国家电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顺换上绝缘鞋,工作服外面套上反光背心,戴好安全帽,开始例行设备巡检。
“每天都进行巡检,主要看光伏设备的现场运作情况。”阳光照在光伏板上,光伏板泛着深蓝色的光。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列动车组驶出车站,奔向远方。
雄安站站房屋顶铺设光伏板约4.2万平方米,种类从光伏板渐变到阳光板。“这座光伏电站,叫雄安高铁明珠光伏电站,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国家电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罗晓东一直参与建设和运维。
在雄安站一层的电站中控室,大屏上的数字跳跃变化。罗晓东说,这一个项目总装机为5.97兆瓦,2020年12月25日正式并网发电,比雄安站开通早两天。大屏显示:截至今年8月6日,已累计发电2218万千瓦时。
“这座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并网模式,目前主要供站房内部照明、空调等设施用电。”罗晓东说。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项目平均每年发电约580万千瓦时,截至今年7月16日,已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2万吨,相当于节约标煤8758.56吨。
绿色之城,绿色出行。“雄安站光伏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营模式,已成为全路客站建设的标杆之一。”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雄安站项目负责人杜昱霖说。
从雄安站北进站口进站,向候车厅里走,视野越来越开阔,周围越来越亮堂——光线柔和,不像普通的日光灯。
“看!光源在站房屋顶的连廊。”中铁十二局雄安站站房项目工程师董苗说,铁路京雄场和津雄场连接处是贯通的连廊,透明的玻璃幕墙形成一道光廊,“地面候车厅和高架候车厅尽量采用自然光,能节约能源”。
这是一条“吵”出来的光廊。雄安站整体设计的灵感,来自白洋淀水文化,外观呈水滴状椭圆造型,像荷叶上的一滴露珠。当初讨论技术方案时,有专家提出,为了空间集约,保持“露珠”造型,两个站场的屋顶应“粘”在一起;有专家则建议,“屋顶适当分开,引入自然光照明,能节约能源”。经过反复讨论,最终采用“拉开”方案。
“设计时将两个站场拉开,留下15米间距,开通一条光廊。让阳光透过承轨层天窗,穿越16米高度,投射到站桥下的候车厅内。”杜昱霖说,“这样既节约能源,也为旅客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候车环境。”
这里是候车厅的内核区域,假如没有自然光,会相对较暗。现在抬头可见一道光廊,自然光洒进候车厅,明亮、温馨。
“雄安站是近些年铁路客站中首例建成的拉开站场,在站房中心位置形成光廊。这种设计理念随后在杭州西站、天府站等项目中也得到应用。”杜昱霖说。
这是一座通透的车站。徜徉雄安站候车厅,随处可见透明的采光井和玻璃幕墙。站房西立面中间采用构件轻巧的拉索式玻璃幕墙,可接受大面积自然光。东立面与西立面相呼应,也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整个候车厅透亮开阔。
“西立面高约25米,弧形跨度约126米,进站口整面玻璃幕墙都可以采光,白天几乎不用开灯。”董苗说。
雄安站站房主体地上有三层,地下有两层,“露珠”内部空间很大。置身一楼候车厅,感觉凉爽,环顾上下,却看不到传统的空调出风口。这种“沉浸式”的清凉来自哪里?
雄安站候车厅空间高、开口多,空间较大。设计专业的人介绍,如果采用传统送风方式,两侧喷口送风距离远,制冷效果欠佳;而采用罗盘箱送风,则管道太长,末端能耗高。
为此,雄安站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进行创新。候车厅内立着一些椭圆形的银色“小屋”,“这是多功能柱子,里面‘藏’有空调系统,相当于在候车厅分散安装了柜式空调,共有22组,让制冷更均匀。”杜昱霖说。
“柱子上面有喷口送风,喷口下面添加了一圈百叶,实现贴附射流送风,类似家用空调百叶的作用,让凉风更均匀柔和。”杜昱霖揭开里面“藏”着的秘密,“据测算,分散式空调系统能比传统的集中式空调降低能耗30%左右;贴附射流结合喷口的送风方式比传统的喷口侧吹方式,制冷能够更好的降低能耗约15%。”这项技术创新,解决了高大空间空调进气通风系统的节能问题。
雄安站对各系统设备做统筹,首次结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型枢纽客站能耗管控。据介绍,建筑设备监控和能源管理系统在车站旅客服务和生产管控平台下,深度集成了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管理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管理系统、电能管理系统等,在实际运行中逐年优化管理方案,实时联动调控设备,实现节能降耗。
董苗介绍,雄安站在建设中加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采用了新型节能空调系统、环保可再生材料、新型节水技术等多项绿色节能技术,遵循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理念。(人民日报记者 张志锋)
坚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
作为信息通信业“风向标、晴雨表”,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
相信随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大规模设备更新关系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天峨龙滩特大桥主孔将世界混凝土拱桥跨径世界纪录一次性提高155米,比国外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大210米,建造风险大。
除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推出的《唐宫夜宴》,河南台的另一部大空间沉浸展《隐秘的秦陵》也在上海获得广泛关注。
接下来,释放出的氢气可能与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甲烷(一种可以在火星黏土表面储存数十亿年的碳形态)。科学家提出,这些被封存的火星碳或许有一天能被回收并转化为推进剂,为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未来任务提供动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地球外核存在一个与赤道平行的环状区域。液态外核内探索到的低速地震波暗示,这些轻化学元素浓度较高,可减缓地震波的速度。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确定了被称为“引力盆地”的关键区域。这项研究加深了人类对于宇宙复杂引力动力学的理解,也让科学家更清楚地认识到塑造宇宙结构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态势越来越明显,第一产业基础地位巩固夯实,第二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第三产业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此次长江口二号古船试发掘区域位于古船南端。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说,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工作站是目前我国最先进、体量最大的智能化考古专用工作站,填补了我国超大型水下文物实验室考古领域的空白。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听到“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趴着午休会导致胃下垂”“孩子身材矮小可以打增高针”等等说法。
记者在丹江口大坝现场看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丹江口大坝已经建成全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控体系。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水利行业协作奋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不到一年,杨绍辉就夺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并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在算力的支持下,东数西算、东数西渲、东数西训、东数西存,应用场景更多元,不少贵州本土企业也开始布局新的赛道。
在阮祥燕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照片格外醒目——她身着蓝色手术服怀抱一名新生儿,对着镜头深情微笑。正是这名女婴的降生,让她有了“冻存婴儿之母”的称呼。
我科学家团队利用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以下简称“CiPS细胞”)制备胰岛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水平整体跃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达63.2%,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在播种孕育的过程中,奔走在各地的科普大篷车、深入乡村基层的科普教育活动和服务平台,正不断赋予齐鲁大地科学的神奇与美好。
SDG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报告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AI算法对全球7个SDGs及中国22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定量评估。